后风挡玻璃多采用电加热除霜、除雾,发热功率大,除霜、除雾效果好。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玻璃试验标准和大部分主机厂都对后挡玻璃加热除霜功能有验证要求,包括ECE、VW、GM、FIAT、CHRYSLER等。下面,我们对电加热除霜方式的汽车后挡玻璃进行除霜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试验设备:环仪仪器 汽车后玻璃除霜环境箱
试验准备:
试验前,将玻璃划分为A、B两个区域,如下图所示。
A区域:以玻璃上边的1/2长度为上底,玻璃下边1/2长度为下底,1/2玻璃高度为高围成的梯形面积;
B区域:以玻璃上边的2/3长度为上底,玻璃下边2/3长度为下底,2/3玻璃高度为高围成的梯形面积。
在试验中,分别对A、B区域的除霜效果进行评判。
试验过程:
将整车保持在除霜环境试验箱中,温度保持在-18°C,如下图所示。
用喷水设备在后风挡玻璃表面喷水,喷水量为0.046 ml/cm²,喷完水以后在低温环境中保持30~40 min,让玻璃自由结霜。
接通开关,开始观察并记录数据。起动车辆引擎,发动机转速保持在2 000±50 r/min,打开空调制热功能,将出风口开到最大,同时打开后风窗加热除霜功能。
在30 min内,每隔5min要从内侧拍摄后风窗除霜照片,对A、B区域进行标记。当试验结束以后,关闭引擎,分别从车内外拍摄后风窗照片。
试验结果判断:
对A区域、B区域和整个玻璃区域的除霜效果进行不同的评判,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5 min后,电极下的雨刮停靠位置除霜率为100%,15 min后,A区除霜率为100%,20 min后,B区除霜率>80%,30min以后,整个后玻璃要完全除霜。
改进建议:
若加热除霜试验不能达到标准要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改变加热银浆线的花纹布置形式,如加密银浆线间距,将银浆线由直线变成回转线等;适当加粗银浆线的宽度,增大加热功率;提高银浆中银的含量;增加银浆印刷的膜厚。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发热量,改善加热除霜效果。
通过前期的开发性试验,可以有效地避免生产后期因加热功率不足而引起的除霜不净问题。
如有汽车玻璃除霜试验疑问,可以咨询环仪仪器相关技术人员。












